
今天匆忙的走進David Street ,在倫敦藝術大學的教室裡,熱心的Surocuk成員們排了幾個簡單的桌子,一片台灣特別送來的DVD已經在放映, 是海角七號還有英文字幕。 老實說第一次看了海角七號後,我已經寫了“虛擬的海角,真實的月琴“ 那篇,所以基本上我看覺得電影本身並沒有改變我一開始對電影的想法。所以第二次跟同學們一起看,是來藉由集體看這部戲的感覺,來找到我可能忽視的觀察。
除了看完電影列表時發現日文字幕是“平價翻譯出版社“翻譯的,也算是個新發現吧。夠看幾拜(在看一次),這次我冷靜的看到更細微的小動作,這電影雖然號稱是音樂電影,但其實是由劇情張力為優先考量,最後反而其實對音樂文化張力表現造成限制;但其實有些成功的點卻是相當自然成形,像是有幾幕音樂的運奏和細膩結合度相當的成功,從後面看到的老奶奶只有手開始在緩緩撥動的時候,鋼琴輕奏的節拍像扶著奶奶的手一樣,輕輕舞動的情緒的節拍,咬著鋼筆的我發現藍墨水不乖的溢開,同時幾個染的不是藍頭髮的女生也開始瘋狂飆淚。
研討會上,魏德聖導演就是這艘船的船長;在駐英文化組投資,還有的結合Surocuk 的Angela Chen跟倫藝大的Yen還有很小水手幫忙,才有Q and A跟電影分享這盛會。在Q and A 上魏導演穿著休閒衫,緊張的打開啤酒,啤酒的氣泡有節慶幸的噴出,事隔了也一兩年了,一下經歷生命裡大起大落的導演,看來也慢慢想把海角的成功慢慢拋在腦後了。輕鬆的講個怎麼在因緣際會下認識和簽下每個演員,每個都是奇蹟般的故事,講每隻落水狗繞一圈回來的故事, 雖然拍片都遇到挫折還有艱辛,但導演都苦笑著說這都是日後解決問題的好方法。我想海角七號成功的不建立在於有特別的故事,像導演在Q and A自己說, 這台灣仔跟日本妹的愛情故事其實可能普普,個人故事還有歷史深度可能也普普,但他真正希望這部片傳達到的是愛情的遺憾,跟小人物成功feel good 的希望。
導演說 “這不能是部愛情片,因為年輕的觀眾也不怎麼能體會愛情,所以對我來說關鍵來是掌握愛情的遺憾“。阿,說到的重點了!我頓時可以了解,可能怕遺憾的男主角踩著油門衝去尋找地址一頭的奶奶,另一方面,可能就是遺憾的回憶讓老奶奶繼續彈奏著她腦中回憶的鋼琴音符。周星馳食神電影裡,問,什麼讓你銷魂落淚?沒錯,就是這“黯然銷魂叉燒飯“裡的洋蔥!只有痛深的切入洋蔥,才會逼你淚腺發達;可能真正的愛情就是我們不想切入的洋蔥,只有還走在回憶跟遺憾的熱火,我們才能嚐到生命的甘苦吧。
在個人觀點來看,海角七號對日本的故事依賴過度牽強,是個遺憾,女主角帶錯珠子, 音樂不多元化,故事跟馬拉桑酒一樣過度甜膩,對,這都是個遺憾。但我想今天魏導演決定丟的是一個是允許失敗的球,這是他辛苦45年第一次的發紅片,他不是法國的高達,或是義大利的費另尼,有天生的市場還有另類觀眾群。我們台灣的魏導演是個沒有架子,是會笑笑喝啤酒,說起小三字經很親切,卻又很有文人樣的小詩人,正試圖跟大家說著他正醞釀的小故事。真的正抽絲剝繭後我們會發現,這故事很簡單,之前有一個人愛上一個人,現在一個人愛上另一個人,最後一群人想被一群人愛,故事有點可愛,有點天真,但是裡面不少的是細膩的誠懇。
導演特地撥出在英國的最後一天跟同學一起來個座談會,也特別為他下一部令人期待的大戲“賽德克巴萊“ ,五分鐘就花費兩百萬台幣的電影,講著台灣著名的霧社事件的故事,精密的運用多語言,考究多色彩的服裝,還有捕捉台灣原住民快遺忘的習俗,文化,應該會給台灣電影帶到一個新的視野吧。受歡迎的魏導演也幫同學(還不忘留學生在台灣的姥姥,媽媽,一家)一個個簽名,拍照留念,最後一個印度人也拿著滑板請他簽名,還跟他用流利的說中文說“恭喜,恭喜“;一部片凝聚了這麼多在英國的的台灣人,還有溜滑板的龍套影迷,整個海角七號就是魏導演珍惜每個小動作跟凝聚小人物的小奇蹟。

最後簽名會上,與其有導演工整的簽名,我請導演幫我畫個海上可以用的上的東西,導演遲疑了一下,號稱可以畫出能分辨人與動物的三千張界面圖的導演,但卻還是笑著說不會畫畫,但導演還是幫我畫了一個燈塔(我知道有點像殺蟲劑),兩片不是很直的線條像燈般照著2009年2月23號這天。踏在英國這端的海角上,我看到的是一個明天要飛回台灣的燈塔,他點亮起我海角中那一小片遺憾,那片遺憾美嗎? 至少我的是。
www.wretch.cc/blog/seediq1930 賽德克巴萊官方部落格
www.cape7.pixnet.net/blog/post/18871269 海角七號官方部落格
www.blog.surocuk.net 中華民國旅英同學會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