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nday 20 June 2010

台灣藝術,倫敦辦桌(Bah Doh) 9-13 June 2010






由Fomorsa Team 這群結合英國各路熱愛藝文的台灣側展團體,透過“辦桌”這既溫馨又深具親切感的主題標示下,結合了21位目前在台灣還有英國的台灣藝術家,設計師,時裝設計師,在6月9號倫敦的Candid Gallery提供倫敦觀眾一道道視覺的饗宴!

黑白影像創作裡,久住愛丁堡的吳忠平用隱藏在假面八家將青年後的照片為主提,每張照片的同時間保有兩個不知從那個角度看去才可以得到吻合的面孔,兩張薄薄照片兩端被釘子打在牆上,照片的距離還是往下慢慢密合,頗據有簡單,實驗性的照片擺設。建築設計出身的莊曜任,以罌粟花的架構創造出一種非烏托邦的建築慨念,用動畫,讓誘人天體沈溺在水煙跟感官的刺激裡,反應出一種致命又美麗的罪惡深淵。

在平面繪畫的表現上,高翎婷,范巧鈴,趙敏慈,真張琹,范巧鈴,原住民畫家優席夫甚至到陳恩利的影像短片都有利用畫框跟影像是種假皮,透過在表面上切割,編織,甚至使用帶有諷刺意味的次文化或襲用傳統圖的表象在打印在畫的表面,延續種台灣特有的圖騰色彩的還用用色別於歐洲的濃厚彩度,也反射傳統圖騰文化對台灣藝術家在尋根,還有藝術表現形態的重要。

旅遊在異鄉的藝術家也特別會利用回收資源的方式來呈現藝術表現,蔡叡玫套用Hedda Gabler的劇本,用到幾乎70本書來呈現90個字母,每的字體外觀像是有希臘文字巨石雕刻般堅硬的外表,但當你靠近觸摸時,每個字體還保留像本書一般的柔約,可以讓觀眾從旁用指尖輕輕翻動。產品設計師葉徫榮把Ikea傢具重新翻修,把量產的Ikea傢具透過接上幾個小腳,讓傢具像個小朋友站在你的房間,讓量展傢具個人化,也非常受到歡迎。藝術家Jill Tsai把周遭所有可以找到的Vintage 傢具從經過一斷白色顏料的“淨化”過程後,用雷射影印投射山林照片,或用顏料像編織出細胞,還是微生物一樣裝飾性的圖藤,一樣讓不起眼的傢具轉換成一小尊頗具藝術美感的裝飾物件。


幾個簡單的影片也頗受到歡迎,旅英許久的影像藝術家Craig Kao(高嘉良),用影像紀錄他行走在一大片黃色的紙中,他是圖從原點走到盡頭,ㄧ路上紙,身體,跟牆的行走的過程傳出像海浪般的聲音,紙在開與收支間之間變成像是房子,船,海浪,般把他團團圍住,簡單的紀錄下他跟紙纏鬥的過程,其中他也放了個他把同學放進行李箱的,行李箱人只靠雙手走路的表演影響,相當聳動,猶如日本鬼片英國在現 。 吳沛蓁應該展內唯一給大眾吃東西的藝術家, 簡單的紀錄家人吃瓜子的聲音,但同一時間用特效加上三十層音軌在每個啃瓜子動作影片上,每張嘴嚼動的聲音變成異常的詭異,瓜子在嘴邊跟掉到地上的煞那的聲音被誇張的放大,幾乎有種像雨滴連綿般飄動的音效。另一個由洪茜昵的一齣男女桌上乾瞪著還沒熟的魚跟肉,只是好笑的是在水電費跟肉價頗高的時間點下,女主角突然決定用像燙髮器一樣的機器,試圖硬生生把生肉慢慢煮熟,淒寒的鏡頭下,討論有頗有台灣主題的生魚生肉,頗有北歐藝術片概念但套用台灣主題。

辦桌展覽也保有台灣人特有的人情味,難的在英國走進展場,就有幾位熱心的義工遞上甪臺茶鋪贊助的茶水,Oyster Killer捐贈的車輪餅,還有參展的藝術家還有義工也幫助外國觀眾瞭解幾件作品內涵,也相信每位進入的觀眾可以感覺到側展單位的用心.其中也有紅遍台灣媒體的設計師古又文跟劉美惠特地把他們再創作,創業的經驗跟在這的同才還有學生們透過座談的方式分像。側一個展絕對不是容易的事,不論在資源的調配,擺設選擇的方式,還有幾千萬個細節都要考慮,這展稍微美中不足的可能是在展放跟在刪減動作上的不成熟,但也因為這是一個多元化的展覽,也讓不論學藝術跟設計類型的作家透過作品產生種良性上的衝擊,也是非常不錯。那在這米豆班也支持FORMOSA team,也希望藉由結合這些作品從討論異國身分認知,豪放的圖騰表現,還有包含天氣,高山等等的主題可希望讓英國的觀眾體驗在潛移默化中醞釀這些藝術家的家-Fomrsa.

Tuesday 30 March 2010

大家出去玩!戶外遊- 4月18號魔法 Meccano 展



米豆班發動的暴冷倫敦小活動!

各位朋友!在倫敦的你想再過ㄧ次兒童節嗎?回顧英國工業革命下的早期盛行的金屬玩具!自裝引擎,跟火車,非常精緻有趣!現在倫敦還有些不死的Meccano 迷,49位Meccano 大師,讓你見識他們精巧的組裝, 讓我們這些小豆子重溫歷史舊夢!

Metal on Metal…….Car, fighter plane, old train…..get some British Old school spirit..49 Meccano masters bring together the old craftsmanship, imagination and the love for the Meccano toys.

Spend a day check out the Magic of Meccano. Should be a wonderful day out!

If you don't know what Meccano is ...check out


http://en.wikipedia.org/wiki/Meccano


Picture reference from
http://www.dalefield.com/nzfmm/hornby/images/img1.jpg

日期 Date 18th of April


(地鐵站見面時間)Meet Time : 1pm (That is if you want to meet up)

(地鐵)Tube : Gunnersbury Station (District Line to the West)

Or I see you inside!

(交通方式請看)Check TFL for travel
http://www.tfl.gov.uk/

Kind of official website

http://www.kbsm.org/

(門票價錢,ㄧ張票可以看1年的展/ Ticket Admission - a year entry pass )

£9.5 adult a year pass
£8.5 with Student ID

photographs allow
可以拍照歐

Facebook event link

http://www.facebook.com/events/edit/index.php?eid=108240859203677&step=2

Tuesday 23 March 2010

簡單介紹Tate Modern : Theo van Doesburg 4 Feb - 16 May 2010




Tate Modern發表最新的Theo van Doesburg展

簡單的說Van Doesburg是20世紀初在1917年荷蘭“新風格“ De Stijl 雜誌的創辦人之一! 新風格式底下有待有幾何主藝和東歐的結構主意兩種基礎得合成體。

什麼是“新風格“ 簡單說是基本定律是反對一切意象形的創作,就是不可以有人物圖,裸女,動物,或你看到的壞天氣,整個畫面只用抽象基本色塊(紅,黃,藍)加上套用直線,橫線,Van Doesburg花了好幾年後才開始接受縱線的創作,也堅持這種創作要用手工,但幾乎要留下像是機械人畫過的樣子,來維持她具有機械手製造的創作性格。

這展最棒的地方

1. 請仔細找尋Van Doesburg利用這種三色簡化法畫出的一隻牛,還有他設計的起思標籤

2. Van Doesburg ,他設略各種學風後,覺得達達主意可以提供他對圖像還有字體設計上的刺激,但因為“新風格雜誌“風格過於明顯,所以他決定有個另一個身分,還請她第三個太太假扮她偷辦起男裝,當作Da Da雜誌裡的藝術家兼評論家代言人 I. K Bonset,結果I K Bonset在達達風格世界裡一泡而紅,大家都想認識I K Bonset,展裡有珍藏一張Nelly Van Doesburg女扮男裝的照片。



3. Hans Richter的音樂畫,Rhythmus 23, 既有建築感,又有豐富的像看動畫音符跳動的性質。

4. 可以目睹很多匈牙利藝術家Laszlo Moholoy-Nagy 的作品。

5.Gerrit Rietveld 套用新風格教條設計的經典椅子,雖然做起來絕對斷背,但也是現代椅子設計的經典

6. 展覽裡有套用Frederick Kiesler設計的展覽裝置架,結合掏棄的木頭,還有基本色調結合的展覽牆,檢視新風格的教條怎麼改變現代展覽display的設計。

8. VAN DOESBURG 設計的彩色玻璃, 想像教堂常看得幾何玻璃看起來像俄羅斯方塊,雖然說不上微美,但也可以一看。


結論

基本上除了Theo Van Doesburg以外的畫家們都非常突出,Van Doesburg本人應該是他鐵尺教調下的最大受害者,因為他的作品太理想畫,具有強烈的精神潔癖,但他既沒有Piet Mondrian事後開脫出來的音樂性,也沒有Moholoy Nagy 處裡拼貼圖上有幾乎像是電影般的節奏。但他的強烈性格,跟像是朝聖者般對他自己教條人信仰,透過他的雜誌還有具有他強烈風格的展覽,讓當時的歐洲內部幾何,還有現代風格上的討論還有學術交換開始沸騰。

新風格的特色,應該最成功的是套用在建築,還有傢具設計,畢竟撇開歷史,只有直線橫線,還有色塊結合,一切都省錢好講,所以展裡也有幾個Van Doesburg在建築上的設計圖,但老天不庇佑,他跟建築師的合作作品,由他獨立設計成功蓋起的案子,大概只在五指以內吧。要是有在荷蘭的朋友,應該可以看到他在Cafe Aubette 的舞廳室內設計,但我不確定看那種三角形的線條你還可以不可以跳起來。(video音樂很八古,可以消音)



本展也透過Van Doesburg還有De Stijl雜誌當作軸心,讓觀眾看到Van Doesburg對各種畫派還有理念的藝術家們在學術上的影響,成功的看到當時這些人在傢具,繪畫,建築,模型,平面廣告中受到新風格淺移墨化的效果,這點表現的是可圈可點! 非常值得一看!

想看更深入的探討請看 craig kao的4月的藝板藝言 www.ms24ck.blogspot.com

Theo Van Doesburg 4 Feb - 16 May 2010

Tate Modern
Bankside
London SE1 9TG

http://www.tate.org.uk/modern/

Barbican Centre 搖滾飛鳥 27 Feb -23 May 2010

這不是日本的飛鳥合唱台來英國,

看過鳥彈電吉他嗎?法國實驗音樂藝術家Celeste Boursier Mougenot 在倫敦Barbican centre 裡的 Curve gallery 建立的一個裝置藝術,吸引英國熱愛動物和排隊的觀眾。

走下階梯,眼前走進一片漆黑的兩面黑牆之間,牆上投射著頗像粗炭筆寫生割穿痕跡的動畫,投影著靈活的手指在電吉他音階上漂浮走動,黑影幾乎切割開半個展覽室,見走到展覽是盡頭,迎面而來是Curve Gallery裡少用的展覽日光燈,像是想給你天堂和地獄視覺效果的空間切分;



我們走進藝術家假造的人造沙漠花園,排列了好幾十把平放的電吉他還有電貝斯吉他,吉他裡下可以看出是用特製的鐵架卡在吉他設肩帶的位置。只見好多隻小鳥在展覽裡,非常不怕生的飛來飛去,或在吉他上跳來跳去,用不聽話的用小腳踢,刁著小葉子,或利用小樹枝在遊走之間勾動起吉他的旋律,地上放了極為昂貴的電音箱試圖捕捉所有小鳥譜出的音樂,但小鳥跟小鳥之間沒有譜出麼特殊的琴章或是旋律,作品沒有框框,沒有停止的瞬間,只有有力氣的鳥彈琴,沒力氣的鳥躲著,我們不是在欣賞有順序,有前後的表演藝術作品,而是在欣賞人造的巧合吧。

在展覽室的一角,在一面頗窄的凹牆之間,卡了一個滅火器,只見幾隻在搖滾後小鳥偷偷從展覽裡的人造沙漠裡偷走些小樹枝,在那滅火器上方的角落到開始築起新的家,往那角落越看越久,小樹枝的巢組起來可是越來越大,可見有時搖滾吉他上的平台並不是他們建築鳥巢的聖地吧。





這展覽廣受英國人的歡迎,為了避免排隊,建議要是週末去請早到,一次只25人進場。

http://www.barbican.org.uk/artgallery/event-detail.asp?id=9713

Celeste Boursier-Mougenot 27 Feb -23 May 2010
The Curve Gallery
免費
Barbican Art Centre
Silk Street EC2Y 8DS

Monday 15 March 2010

John Baldessari A.B.C裡學概念藝術 Tate Modern (本篇刊登在台灣“藝外“雜誌第五刊)

A.B.C裡學概念藝術

 

 

展場外,一台老舊電視機的正放著部60的黑白電影,年輕藝術家John Baldessari對著小盆栽拿著A,B,C的卡片念著A…..A……A…..A…..B ….B….B…..B….C ….C….C….. D….D…….D…..D….D… D…. 看著標籤才會發現這影片裡的藝術家正努力的在教這小盆栽英文…. 慢慢的一個字一個字發音 ,當然這可不是常見的芝麻街美語……但好笑是這盆栽在上課中像是對牛彈琴一樣沒有任何反應,我旁邊幾個小學美術老師在這作品旁邊發出諷刺又同情的暗笑,切切私語的說“我在教書時天天都有這種感覺”.

 

被供認為“概念藝術之父“之一的美國加州藝術家John Baldessari (本篇都用J B作為簡稱)目前正在英國泰德現代美術館(Tate Modern)舉辦他在英國最大型個人展。J B 一直在藝術界被認為是為迷樣般的人物, 他人接近2公尺高,招牌的70年代搖滾長髮,講話慢條斯理 ,有人說他是藝術界的長臂猿,長青樹,或是藝術界的聖誕老公公,1931年出生在加州的他,應該唯一幾位目賭美國戰後現代藝術潮流的見證人,今年J B剛享譽了維尼斯雙年展的終生藝術金獅獎,再加上他在英國泰德現代美術館的個人展, 今年他的藝術成就跟聲望到了一個巔峰期了, 他深深影響著後代一些藝術家像是裝扮攝影師Cindy Sherman ;以帶入運動主題,還有裝置藝術家Matthew Barney;自製月亮月曆的英國概念藝術家Ryan Garder ;還有女性字體拼貼藝術家Barbara Kruger。但快年邁80的他,還是默默的在加州California Institute of the Arts 還有UCLA教書,繼續培養著新一代藝術家。

 

John Baldessari是在美國50抽象表現主藝後期的子弟,他受到影響的不外呼像是像老前輩Jackson Pollack的潑墨畫法,讓油料飛噴到畫框外,這些具有反邏輯,反具象,反美感的鐵則深深的綁住當時的美國藝術家,但在那時的60年代裡。 實驗藝術理論家/表演藝術家Allan KaprowJohn Baldessari是同期的藝術家,在Allan KaprowThe Blur Between Art and Life 一書裡,他反射到現代的藝術家尋找的不再是生產傳統藝術的物件(油畫,雕像),而是種可以利用的直覺,或是活用生活細節中的機會來呈現作品;像是給情人寫信,拿著鍋在揮動,看著小孩在公園散步,果醬撒到滿地,只要藝術家找種“非藝術的主題,進一步讓生活細節成為藝術表現方式;這種重視創作過程,利用當下物件圖像當作象徵符號,使藝術家從公藝者反之成為概念者的創作方式,都是發展後來“概念藝術的基礎。當然,John Baldessari正是這種創作方式中的翹楚。在他的電視訪問裡,他曾有名的在70年代燒掉他早期大半部份的抽象畫,把這些油畫的“骨灰“放進一本像書本造型靈骨塔,像是象徵畫家John Baldessari之死, 但為了探討油畫在世界裡循環方式,他接著把畫骨灰做成蛋糕吃掉,進而探討油畫成為進入,還有離開人體的一個循環過程,但他最後也跟觀眾不好意思的說,當年年輕時真是個大嘻皮。    

 

幸好我們在展覽裡還是看到幾幅沒被燒成骨灰的油畫,J B應該是在60年代幾個開始直接應用文字/影像成為構圖的藝術家,在他的早期油畫作品裡,他作品一直在討論著什麼是油畫和生活的分水嶺,幾個經典的油畫像是”Tips For Artists Who Want To Sell”這幅畫裡,J B 利用印刷字體教其他藝術家在拍賣作品的竅門 ?上面寫著:

 

好賣的顏色 : 淺色的畫比暗色畫好賣。

 

好賣的主題:瑪丹娜跟聖嬰,山水畫,抽象,鳥跟標本魚,裸體,海底,抽象,還有超現實主意風格的畫

 

畫動物時請切記: 母牛跟母雞最後只會在倉庫堆積灰塵,公牛跟公雞才是會賣的動物

 

這類作品不但以幽默的方式來反諷任何時代的拍賣場文化,同一時間也像早期馬格力特(Rene Magritte)1928年畫的“這不是個煙斗“(Ceci n’est pas une pipe),運用我們熟悉的廣告還有報紙的媒體架構方式,直接用文字當作主題繪畫語言的方式來衝擊我們對繪畫創作過程還有繪畫主題的認知。

           

70年的時期是正式締造John Baldesarri指標性作品的年代,在之前長期在60年代用油畫創作的他,當年猛然寫了一整頁的懺悔書,寫著“我不會再做無聊藝術作品了” (“I will not make any more boring art”) ,在那之後,他停止了油畫的創作,反而專心的發展攝影,表演,還有黑白電影的創作,在這轉折點下,這展覽室裡果然沒有一樣無聊作品。John Baldesarri用盡一切生活媒介來找出自己藝術的新規則 ,只能說每件作品充滿了新意,還有驚喜 - 想聽藝術家唱歌嗎? 後來才承認自己歌喉不好的John Baldesarri 把另一位他崇拜的美國極限主意藝術家Sol LeWite藏在展覽目錄裡的概念藝術理論變成了一首首童歌唱出來;另外他也拋棄桌上的西洋棋,把五條蘿蔔放在桌上,另外找兩個藝術家來玩選蘿蔔遊戲;也異想天開的試圖在五張照片內用吐出的雪茄煙來揣摩天上的飛雲,最成功的煙必須尾端有點圓弧狀; 我個人最喜歡作品的應該是他把家裡所有的衣服,書,鞋子,帽子,碗,襪子,當作高爾夫球一個一個試著把它們打飛到照片的中間,乍看之下,從他握桿過僵硬,導致收竿手軸彎曲,因該會射出很多記左驅球,明顯看出他跟我一樣是個高爾夫門外漢,但經過多次嘗試之後,有幾張鞋子明顯的飛到了照片的中間了,幾乎像是看著像是卓別林的默劇的小片段,每次任務都是個冒險,讓你忍不住在歡笑中還幫他抓個冷汗。  

 

這段時期J B最擅長的就是讓藝術從無到有,在有限的資源內激盪出最多元化的創作模式,橫跨從照片,表演,到遊戲,簡單的主題中充滿詼諧還有黑色幽默。但整個展覽室的作品,還有照片都是異常謹慎但又不失風格的方法陳列, 他那充滿實驗性的創作方式也反射在他在照片最後陳列的擺設裡 ,簡單把照片用兩片小玻璃緊壓,然後用四個小釘子卡住照片的四個角落,將照片小心的放置在小釘子之間。J B 跳出一搬攝影展一照片一個筐的常規  ,他的照片的排列方式像他的創作一樣流暢,可以倒掛在天花板上,可以躲在牆角落讓觀眾在空間裡去尋找,他連續有10幾張飛球的照片的擺設也有高低起伏。J B 讓照片的的呈現方式靈活起來,讓照片的主題在他創作裡不只是單純的焦點,結合照片內容還有擺設方式也成為他獨特的創作表現的重點之一。

 

位在美國西岸,對美國好萊塢文化,還有影像技術是無法不影響像J B這樣的影像藝術家。J B 2009年的Frieze Art Fair 的演講裡講到70末期由於他偶然在一張照片上把拍賣貼紙往這些收藏家還有藝廊老闆的臉上遮蓋,在這些拼貼還有在玩弄影像的 J B 又開始了一段由80年代一直延伸到現在的“拼貼圖時期J B 開始使大量用經典電影中的片段,特別是早期Film Noir 黑白電影,把這些電影片段放大,印刷,發展了一連串拼貼作品,從穿著黑西裝黑道老大被橘色,紅色,黃色的色塊掩蓋住臉部,飛起來的人物通常會被John套上橘色的色塊;他讓原版的嚴肅的黑白電影畫面上抹上現代工業顏料印刷的效果,產生種詼諧的詮釋。但可能最大的問題是,這些東西是我們刻板印象裡熟悉的藝術作品,所以性質相同展覽作品在後幾間展覽室不免感覺過於反覆,後期的作品難免失去早期經典作品的天真,略微缺乏突破性。所以看完這幾間展覽室,我在想,為了再度突破風格,J B 會不會考慮再重寫一整張“I will not make any more boring art”

 

走進John Baldesarri幻想世界裡會是什麼樣子呢? 最後展覽室中,一顆大大的白色頭腦雕塑卡再展覽牆的中間,後面是像是加州的海岸壁紙環繞在四周,環繞著椰子樹還有沙灘,每個觀眾走過都會被CCTV監視器留下影像記錄,遲了幾鐘後,CCTV影片會由底下的大投影器裡把觀眾稍早在展覽室的一舉一動重新投射出來,不論是你偷摸藝術作品,或在鏡頭前耍寶, 每個觀眾都又忍不住從出口處慢慢走回到了那棵腦袋附近,看看自己兩分鐘前在鏡頭前Re-Play的樣自己,這腦袋清楚的記下空間的一舉一動。

 

概念藝術的創作方式開始讓藝術家從“藝術物件的生產者變成“藝術方向的指導者,在整體看下來,John Baldessari的創作其實並沒有特別銳利的媒介,他並不是最會畫畫的畫家,或是技術最厲害的攝影師,也更別說是藝術界歌唱的第一把交椅,但他的藝術創作中帶入了遊戲,文字,幽默,機運,讓藝術有多方的可能性, 他讓複雜的主題以簡單方式來呈現,簡單到讓我們珍惜天空的藍,加州陽光的橘,在工作室裡剛燒好的熱水,J B的作品討論讓我看到身邊的細節,巧合,還有非邏輯的際遇,他活化了藝術的主題,用簡單的照片,還有插圖般直接的表現,讓概念藝術不像“杜象小便筒般的枯燥 。我就納悶的想著,如果靠近他的腦袋,會了解John Baldessari作品的真諦嗎?我慢慢往這腦袋邊靠近,期待得到些答案時,從另外一間展覽微微傳出了John Baldessari 低沈的歌聲,唱著 Sol LeWitt 歌詞的第一句歌詞:

 

(No. 1 Conceptual art is mystic rather than rational, they lead to no conclusion, at large, it can not read. ”)

 

概念藝術是神祕同時也非合理,他給我們沒有邏輯性的結論,整體來說,讓你沒有具體的解讀方式

 

 

 

John Baldessari

 

Pure Beauty

 

Tate Modern ( 英國泰德美術館)

 

20091013號到 – 2010 110

 

www.tate.org.uk

 

 

 

 

 

 

 

2010 post 2009 Frieze Art Fair 回顧 (本篇刊登在台灣-藝外雜誌2009 11月第二刊)

Frieze  Art Fair 2009

 十月15號的早上,一早到達Regent’s Park Station, 外面停滿了倫敦全部的BMW 8計程車, 展場外幾群的年輕大學生,站在外圍的辦公室排隊等著要拿工作證 ,我穿過一個個安全人員,走進Frieze。一如往常,這時進入會場,外觀的木板,還有些木削的灰飛騰還在空中,白牆上的油漆還有留著那股油性的味道,VIP特服員一個個帶著他們百萬笑容走進加VIP貴賓室。藝廊展場內,所有你可以在國外雜誌像是ArtForum, ArtReview 裡耳熟能詳的策展人,像是Frieze的策展人Neville Wakefield,威爾思雙年展的策展人Bruce Haines 個個穿著鐵頭馬釘鞋,營光安全背心穿梭在展場。每家藝廊疊起的咖啡杯可以批敵桌上藝術作品(照片咖啡杯) 整個展場充滿緊張,興奮的能量,隨便飄一眼就會看到剛從美術係,或是藝術史係畢業的學弟學妹都辛苦的參與展覽的裝置工程,從裝置,掛畫,粉刷牆壁工程, 隨便抓兩個正在送貨,倒酒的打工生,你就很有可能認識倫敦最年輕,最有潛力的藝術家吧,這就是我熟悉的Frieze開幕前夕。

 

1045分,所有的藝廊都開始屏氣凝神,花最後幾分鐘把牆上的鉛筆線擦掉,還有把磨牆,釘木板的灰全部掃掉,因為很少人知道,11點到5點是不對外界公佈的VIP特殊參觀時間,只有全世界最有名,有權的收藏家會在這時候齊聚一堂,能認出來的從英國保守黨文化部議員;新的美國大使館大使夫婦;藝人從Elton JohnHugh Grant (休格蘭),電影明星像是Keanu Reeves(基諾理維) ,超級名模Claudia Schiffer;英國第三首富 Chelsea足球隊的老闆Roman Abramovich,該提起今年新一代收藏家中的名媛,俄羅斯油田億萬富翁的女兒Maria Baibakova ,請不要讓全身香奈兒的外表的她讓你低估了她的智彗,她在紐約哥倫比亞大學就讀藝術史畢業,碩士在英國歷史悠久的Courtauld Institute 畢業, 憑著她的財力還有對現代藝術的喜愛,才24歲她就已經是美國古根漢展覽的重點贊助商,回到俄羅斯就ㄧ口氣把一個157年歷史的舊巧克力工廠開闢成一個超大的藝術空間 - Baibakov Art Projects,帶入國際實驗還有概念藝術家,收藏家的作品到藝術風格還是保守的俄羅斯,她像是個花蝴蝶般穿梭在各藝廊之間,點起每家藝廊買賣的溫度,每個藝廊老闆都想搶個跟她約吃個午餐,兼具電影明星的亮麗外表,還有富可敵國的家族銀行戶頭,她將會是未來讓俄羅斯的藝術家推向全世界舞台的幕後推手。

 

下午三點多,所有全世界大大小小的博物館館長,策展人開始走進展場 ,從的幾掛小貴婦團體,開始跟個個畫廊寒暄問暖, 幾位知名的收藏家族家都會一一出現 ,穿著低調的簡單西裝外套,牛仔褲,單色絲質毛衣,很多比較職業的藝廊老闆或是收藏家都普遍穿著輕便的球鞋出席,為了在這麼165個藝廊還有1000個藝術家中找到未來藝術界的新星,果然需要些勤奮的腳力。今年許多知名的藝廊推出很多新一屆的藝術家,價格也在比較符合這經濟氣候,普遍大約都是在於£30000-£80000之間的作品,Frieze本身不會發佈任何官方統計數字,但聽說很多藝廊像是倫敦的Thomas Dane,在第一天作品就已經賣光了;晃到擁有畫家Takeo Hanazawa, Yuko Murata, Maureen Gallace,主題環繞在松鼠,青蛙,水彩素描的小房子的日本藝廊Gallery Side 2 在第一天就買出百分之九十的畫了,藝廊老闆都笑著打著email。有趣的是今年VIP特展的人朝在個人觀察下並沒有往年的多,但國際策展人,高品質的藝術理論家,策展人偏多,但可以感覺到買家與賣家之間的討論氣氛還有品質是明顯比去年熱絡非常多。 


 

 

在概念藝術作品裡,Jordan Wolfson 是今年Cartier 獎的得獎人,這位年輕的概念藝術家,在展覽建立一個導覽中心,每個遊客會有一個“串理論“的科學家來當導遊,那這些科學家會用串理論來解釋這世界上看到的一切,然後你與科學家的對話會被錄音然後變成Jordan Wolfson話劇的活題材,然後會在Regent Park裡由Jordan本人當導演,還有兩位演員把你跟科學家的對話給重新詮釋(照片Jordan Wolfson)。一個瘦瘦高高的Kings’ College的科學家是我今天的導覽員,我們兩個戴上上錄音的麥克風,開始在展覽中遊走,他開始跟我解釋什麼是串理論,從一個方程式到下一個方程式,超乎我們想的十度空間,我們討論了為什麼畫裡的並不是完整的圓,或是三角型只是個人類理想化的概念等蓋四篇像哲學的主題,雖然我了解他的出發點,但這讓從藝術背景出生的我聽的非常霧煞煞。有趣的是,我們討論到他覺得數學最美麗的地方,就是一個小小方程式的公式可以幫助解釋這世界上的很多現象,這小小的方程式,雖然外表簡單,但在成立前後面有多複雜的研究跟解釋;反之,我們就停在一個運用磁力騰空飛行的松鼠作品中間,我跟他說,這騰空的松鼠對我來說就像個美麗的數學方程式吧,作品(標本)本身要小心的用磁鐵包圍住,松鼠的每根頭髮都要向飛行般豎起,松鼠的表情還要有重正在急速飛行中青筋暴露的的神情,雖然表面乍似簡單,但每個過都處理的非常細膩,我只記得那科學家笑的啞口無言,不知道坐在公園的Jordan Wolfson會不會改變他對公園松鼠的觀點。

 

Frieze最棒的就是可以讓倫敦觀眾看到很多國際藝廊,幾件非常有趣的作品,幾個亞洲藝廊表現非常搶眼,像是中國廣東的Vitamin Creative Space 的已經是代表中國參加Frieze  Art Fair的常客,今年白雙全(Pak Sheung Chuen)(照片白雙全)參展作品裡 ,展覽室裡裡一片漆黑,藝術家邀請你用你自己的數位相機,還有門口提供的數位相機,對牆上拍攝幾次後,你會看到一連串藝術家在遠方旅遊的作品,以照片的方式呈列在牆上,但你唯一看到展覽的方式就是透過你拍攝後的小銀幕中顯示了,但當照片消失後,要在一片的暗中回顧之前的記憶也變得非常不容易,想必這作品應該是這整個Frieze Art Fair 裡被拍攝最多次的作品吧。 日本Hiromiyoshii藝廊帶來的日本藝術家Taro Izumi應該是整個Fair最逗趣的影像表演藝術家,Taro使用家裡所有的東西,讓他們成為表演的道具,他先把牙刷,吸管,寶特瓶,海綿,乒乓插在保麗龍上面做一個小的舞台,然後成他把他在街上走路,在公園爬樹的影像用雙向投影的方式,投影在一個不起眼的紙箱裡,由兩個影像的結合,看起來Taro Izumi好像爬在牙刷上面,然後下一幕被關在寶特瓶裡面,每件作品像小叮噹奇怪的發明跟超級變變變得結合體。另外像以建築裝置表現稱奇的Taka Ishii (照片Ishii gallery) 藝廊每年攤位對叫人讚嘆不已,結合科技藝術的雕朔質面的結合,要是你是CAD軟體使用者或是建築室內設計迷,Ishii Gallery是每年不能錯過的藝廊。

 

但一定要提到的就是今年令筆者印象最深刻的作品,今年的最棒的展覽作品之一應該屬荷蘭Annet Gelink Gallery David MaljkovicMalijkovic 的作品是ㄧ係列對早期現代主義建築史的小說紀錄片,他在Frieze的作品叫做“Retired Form 2008”, (照片David Malijkovic) 講的是早期一群在60-70年代時在南斯拉夫的建築藝術家聯盟,叫做Zagreb Art Group,這群結合藝術家還有建築師們當時全力的想用結合跟藝術創作跟實用傢具,試圖模糊藝術雕朔跟設計之間的界線。 David Maljkovi的電影全程使用16釐米來拍攝,裡面的燈光,圖騰,字體都有早期現代主義海報的設計感 ,裡面採用的建築模型到玻璃條雕朔,全部都是為了這電影特別製作,在展覽最後投射裝置的方式也特別要求要運用像用早期照相機的光圈造型一樣,要有種光圈開關之間的感覺,整個電影反射種對二戰後東歐對Utopia (理想國)的一種懷舊情懷, 還有試圖把這段東歐對現代主義設計的貢獻用電影記錄片的方式來跟觀眾分享這被遺忘的歷史,隔天,果然這件作品不負我的期望進入了今年泰德美術管在Frieze Art Fair 收藏的五件作品之一。

 


Frieze Art Fair 是個多重面貌的複雜但是有趣的個體,不論你只在乎Damien Hirst White Cube 的藝術作品的拍賣價值多少;或只想花£500以內買個一件Stephanie Syjuco做的迷你Jeff Koon的氣球狗(照片Stephanie Syjuco);不想花£15的票錢也可以在雕朔公園看到Remy Markowitsch會說話的巨型馬鈴薯(照片Bonsaipotato);要是你對你的藝術生涯有疑惑,表演藝術家Bob and Roberta Smith Frieze Art Fair裡幫你看手相,£20就可以知道你會不會在藝文界裡出人頭地(我常開玩笑的說這應該是裡面最商業的作品吧)。也可以看到形形色色的藝術界人物,從低調的收藏家,到扛著特大台D-SLR的藝術學生;跟穿著五花八門各式各樣的藝術人物,每年都特地穿一身雞裝的地下名人-母雞太太(照片母雞太太),想必也會在你附近出沒。藝術作品也可以套用在書店的經營裡,藝術家Per-Oskar Leu用筆連接黑唱盤機器,以黑唱排得推動中,得到捷克作家卡夫卡特(Franz Kafka) 的機器簽名(照片Per-Oskar Leu)。父母也可以放心讓小孩在英國皇家藝術學院Royal College of Art的教育實驗室裡做出建築模型。這展覽的多元化活動,滿足不同觀眾的需求也是每年這活動這麼成功的原因吧。


 

Frieze Art  Fair 中我們可以學到什麼呢?當然他本身跟基本的國際藝術博覽會都大同小異,最重要的還是要讓買家,賣家,觀眾還有國際的藝術投資者, Frieze跟一般的藝術或沙龍的展覽還是在水準上有一定的不同,每年的Frieze Art Fair的作品都還是有讓每年來個觀眾耳目一新的感覺,重點可能是他們在非商業跟商業藝術作品尺度上都可以找到一個很好的平衡,每年的Frieze Art Fair都一個特殊的門檻,都會有不固定的外聘的專業策展人或是藝術史學家,作家,藝術評論家會已這時的政治氣候,還有社會風格來做展覽方向,所以他們會給商業藝廊一定程度的壓力來讓比較年輕或具有實驗性質的藝術作品可已在這國際舞台露面,深深的滿足藝術觀眾對藝術作品新鮮感多元化的需求。在1991Matthew Slotover還有Amanda Sharp這兩位大學新鮮人當年會了讓實現讓現代藝術還有年輕的藝術家的創作可以更透明化,大眾化下成立了Freize 雜誌,2009年後的今天,Frieze Art Fair肯定是英國最受大眾歡迎的藝術博覽會了,隨著英國慢慢離開經濟危機中,相信這兩位創始人的夢,還是會繼續走下去。

 

 

 

 

 

 

 

 

 

 

 

 

 

 

 

Saturday 11 April 2009

戰爭演四零,慢驢萬事平


搭著Oyster Card可以抵達在倫敦8區的Bushey Station, 真是純正倫敦外的小鎮,幾家庭小休閒旅車停在車站外面。旁邊的小小的Café買個三明治2鎊有找。我朋友要我今天特地打扮過來,我拉出國中軍訓課後就沒穿的尼彩軍用褲,我的英國老馬丁鞋還可以跟山路稍微抗衡,手握一台數位相機還有一台老舊35mmNikon FM2, 幾個當地人打點著我一身的尼彩裝感到不解 ,明明是個風平浪靜的一天,跟一個平凡到不能在更平凡的小鎮,怎麼早上10點的火車出來著麼多穿古老制服,有嘴角刁著煙斗的怪客; 幾款老舊的Ray Ban眼鏡對著陽光,老鷹皮外套大的大兵抽個雪茄,乘著老舊的俄羅斯吉普車以20 mile的速度沿著現代的柏油小路緩緩而上, 一個平凡的小鎮的後山的 Lincolnsfields Centre, Bushey Hall 正有個不尋常的活動,這就是我今天準備體驗的二戰四零年代體驗展。

 

其實二戰的歷史一直跟著很多英國的家庭,今天的主題是40年代體驗展,英國不少的愛好軍事迷都帶著自己長年收藏的各種戰爭紀念用品,全家來這地方跟大家分享戰爭時候的故事。我賽普斯朋友一家都是戰爭迷,這幾年他爸爸祕密的在研究英國在二戰時後,有當時很多賽普斯的移民的英國後裔組成一個給英軍提中支援25000人的自告奮勇生力軍。這群誓命跟英國還有同盟軍一起對抗德國納粹。組成了一掛叫Mule Pack (Mule 公驢子特攻隊)。這群大兵其實沒有武器好好打一仗,決大部分責任都是類似提供食物,提供戰爭用的罐頭食物,醃製品,肥料,這些補給都拖放在公驢子背上;也傳聞因為武器資源嚴重不足, 為了自衛還有警告敵軍 ,所以公驢特攻隊都需要用木塊漆黑後來假裝成是機關槍,還有木頭漆黑成為大砲。

 

我朋友打扮的一身士兵身的行頭,戰用兩握把小鐵水壺杯掛在肩帶上,幾個咖啡色的帆布袋子裡偷偷藏著他煞風景的現代迷你DV錄影機;到了他的帳篷附近,他一胖一瘦的叔叔正跟來的觀眾解釋的一頁一頁的小簡報,上面有幾段用賽普斯文/希臘文寫著咒罵希特勒的海報;我朋友的媽媽也難得跟一家人一起出兵,我想她打扮的是女護士裝,手臂繃帶的紅十字架看得出來是昨晚用壓克力油料緊急畫上的。一旁的幾個老將軍打量著我的穿著,馬上知道我是個湊風景的外籍旅遊兵,他們一邊跟我閒聊家常,一個忽然從他軍用靴小裡袋中挑出一把黑色小步槍,對著天空還有旁邊的草叢發幾發空砲彈,大概是看到旅客驚訝的表情就會在一邊大笑吧,我只好找藉口,用我家當最老舊的底片相機,幫這幾位傳奇老兵拍照留念,順便保持個安全距離。我朋友爸爸也依照歷史典故,自己用撞球棍,木頭,噴黑漆,在另外加裝上個電池玩具槍,所以按下機關會有槍聲爆炸的特效,多瘋狂,多們好的點子阿,一排小孩咬著糖果,看得木頭武器,笑的不逸樂呼。

 



除了驢子特攻隊以外,德國納粹軍也是展覽值得一看得焦點,必須說我第一次接觸德軍的時候,都傻傻的以為他們會都是暴力愛好者,強烈民族主義,很極端,很右翼主義的刻板印象。我忽然發現我置身在一位看起來向穿著灰色絨布,一身筆挺制服,黑皮手套,一臉嚴肅的將軍棚裡,他看我大概也認不出我是那地的雜兵,安靜的從他小木箱裡分給我幾個德國老鷹還有“萬“字包裝的巧克力,巧克力打破了我們之間的沈默,我吐出我爛爛的“你好“(德文),這位人兄大笑,一口重重的英國口音冒出,他不是德國人,那“為什麼你要打扮成納粹呢“?他說因為他覺得一開始是對戰爭歷史有興趣,他扮演過英國海軍,但後來他開始認真的收藏還有研究德國二戰武器,軍階,道具,還有地方的故事,還有開始加入所謂的歷史重現團體(
Re-enactment) ,時間一久就像跟一群朋友集體露營一樣,一起參加不同的歷史展覽,互相交換自己收藏的書,交通工具,活像個每個禮拜天的例行般的休閒活動吧。 我對政治意念,或是民族主義沒有興趣 ,但我對當時在戰場上的人,兩軍之間的交錯,還有弟兄的故事充滿興趣,我覺得我的行為不是要美化德軍,而是讓這段歷史可以繼續合理的,集體的,和平的討論,還有教育我們的後代,這戰爭中學到的教訓“將軍輕鬆的柴火燒燙的鐵杯咖啡一邊說著,雖然後來他又開始對周圍試圖包圍他們的比利時大兵開使掃射BB彈,但他那幾句話還是讓我異常的感動,還有印象深刻。

 


另外一個納粹警察,也是個當地的理髮師,他也是三年前先是觀眾,後來加入了納粹的重演團,他目前是最年輕的警察,他一開始跟我解釋我面前一台威風的德國早期
BMW, 然後他給我看他的軍人證,“每個軍人都必須帶著軍人手證這軍人證就是每個士兵的生命,裡面記載了他的家人,每一次遷移的記錄,身高,體重,身體健康報到,不同軍隊的上司名子“裡面也有些私人的照片,這警察拿出幾張跟戰場弟兄吃罐頭,洗手的老舊照片;但也有幾張小女孩,還有婦女的照片,我臉上充滿了不解,“這是我家人“警察說著,我嚇了一跳,但原來這是他這納粹警察身分中假想的女兒還有家人,他們加入這種重演團必須製造出整個切身,可是又是虛構的人格,這種一邊收藏,一邊編輯故事的方法,我想才是讓這些戰爭迷著迷的地方吧。

 



最後我印象最深的是在一個小
workshop 裡看到一個小玩具,這小童玩叫做Table Skittles, 這是一個像是迷你保齡球的遊戲,木製的遊戲板有裝著幾個像保齡球般的小木瓶,旁邊有一棵紅色大大的木球,木球上拴著條小鐵鍊圍繞著個小木條,小朋友用那一棵大大的紅球有技巧的甩出去,紅色的球會沿著中間木乾徘徊,比賽一次可以把多少小保齡球給弄倒,我看著這紅色的球推倒幾瓶小木瓶,但當這些瓶子倒了時候怎麼辦呢? 沒想到在遊戲板內有個機關,底盤裡有個紅色的把手,用力一拉,所有小保齡球瓶又一下恢復了原狀,像沒事一樣又戰戰兢兢的重新回到他們的崗位。

 

我想在這戰爭活動還有文化重演就有這種像是Table Skittles般有趣的關係。戰爭像鐵球一樣,以無數次的徘徊打擊了我們桌面共同脆弱的小瓶,雖然悲劇已經發生,但我們之間最重要的可能是要找到我們之間可以齊心拉起的線,這活動讓我們來重新面對自己歷史,無私來分享還有尋找彼此歷史的過程;不論是讓人發笑的賽普斯公驢特攻隊,或是吃起來還是有點苦的納粹巧克力;或是簡單用數位相機拍下彼此的角色。他們都無私,還有敞開心胸來讓我們一起跟分享了他們對當時歷史不同的觀點,還有對彼此故事不同的詮釋,這都是種一起來追求和平,對人性尊重的表現吧。那報告長官!“Lincolnsfields Centre 今天是一個這是個和平的一天,請讓我們立正,肅敬。

 

1940’s Experience (更多照片請留意藝版異言部落隔, www.ms24ck.blogspot.com)

 

 

http://www.fortiesexperience.co.uk/

 

賽普斯公驢大兵

 

http://www.cyprusregiment.co.uk/